学院概况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概况 >> 学院简介
能源与动力学院

院徽

 

能源与动力学院成立于2006年。学院历史悠久的内燃机专业及热工教研室的起源,可追溯至1949年大连理工大学(时为大连大学)建校之初设立的“机造系”,由国际内燃机领域著名专家胡国栋先生亲手创立,是我国首批博士学位(1981年)和硕士学位(1978年)授予单位,培养了我国第一个内燃机专业博士。后经“造船系”、“动力工程系”发展至“能源与动力学院”。

学院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海纳百川”,群贤毕至。当前,教职工人员总数105人,其中教师78人,实验技术人员14人,行政6人,教育管理4人,编辑部2人,工勤人员1人。教师队伍中,教授(研究员)29人;副教授38人;讲师11人。其中,国家二级教授2人,教育部科技委学部委员1人,国际原子能机构专家1人,中科院“百人计划”1人,“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5人,辽宁省教学名师2人,辽宁省百千万人才百人层次7人,1个辽宁省科技创新团队。

学院以人才培养为根本,“学在大工”,久负盛名。学院设有热能与动力工程和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专业2个本科专业;其中,“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以优异的成绩通过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国家特色专业。学院设有动力机械及自动化、叶轮机械及自动化、热能工程、制冷及低温工程、能源与环境工程五个专业方向;有动力机械及工程、流体机械及工程、热能工程、制冷及低温工程、工程热物理、能源与环境工程6个硕士学位点及6个博士学位点,还设有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当前,学院在校本科生763人;硕士生319人;博士生159人;博士后17人。学院培养的人才,多就业于国内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大型国企及政府机关,广获好评、深受用人单位欢迎,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位列全校第一名。

学院学科成绩斐然,体系健全,特色鲜明,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科技创新平台。学院拥有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动力机械及工程);1个辽宁省一级重点学科(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下辖工程热物理、热能工程、动力机械及工程、流体机械及工程、化工过程机械、能源与环境工程全部7个二级学科。已形成了“海洋能源利用科学与技术”、“高端内燃机械理论与技术”和“先进能源装备理论与技术”3个优势领域。在“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开发科学与技术”、“先进海水淡化科学与技术”、“先进内燃机燃烧理论与技术”、“燃气轮机协同设计”、“特种化工能源装备和化工安全装备技术”以及“极端条件能量传输机理及应用”等6个方向上形成了鲜明的研究特色。

学院科研实力雄厚,拥有国内一流的硬件条件,建筑使用面积32000m2,建有3个国家级研究平台(船舶制造国家工程中心、辽宁重大装备制造协同创新中心、天然气水合物安全高效开采研究国际合作基地),6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技术研究中心(海洋能源利用与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内燃机辽宁省重点实验室、海水淡化辽宁省重点实验室、国家经贸委中国(大连)节能教育中心、辽宁省内燃机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辽宁省工业节能技术服务中心),仪器设备价值过1.5亿元;承担了一大批国家级重大、重点项目,近5年来项目经费近3亿元;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500余篇,其中被SCI检索论文700余篇,ESI高被引论文9篇,获国家级奖励2项,省部级奖励12项,已授权国家发明专利90余项。

多年的积淀,能动人形成了“博学 明辨 修身 笃行”的学院文化,“行胜于言、敢为人先”的教师精神已深入人心,“知行合一、自强不息”的学生精神已播撒四海。多年的不懈努力,能源与动力学院已逐渐发展为我国最具影响力的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基地之一。

面向未来,能源与动力学院将始终瞄准“一流学科”建设发展需求,不断深化改革,强化内涵特色,为国家能源环境、动力机械、航空航天等发展和人类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微信官网
手机官网

      地址:中国·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凌工路2号  邮编:116024  电话:0411-84708460 邮箱:powere@dlut.edu.cn
版权所有:365bet官方博客  Copyright ? 2008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365bet官方博客